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1日 11:22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国网张掖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人员进行等电位带电作业。
中新网甘肃新闻3月1日电 (姜鹏远)国网张掖供电公司自330千伏输电线路属地化运维以来,于近日首次开展等电位带电作业并顺利完成,这也是全省今年以来第一次开展等电位带电作业。
330千伏31458驼青牵I线作为张掖市的重要输电线路通道,其可靠运行关乎兰新高铁张掖段的供电安全。该公司输电运检人员在巡视中发现330千伏31458驼青牵I线004号中相三角联板缺螺帽。发现缺陷后,经过现场勘察,决定采用无人机抛绳+“小飞人”升降的方法带电消除危急缺陷,在减少设备停电、保证供电可靠性的情况下同时节省作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无人机检查完毕,一切良好,可以起飞。”在工作现场,无人机飞手认真检查无人机状态,确认运行状态良好后,操控携带绝缘牵引绳的无人机起飞,无人机飞跃导线上空到达预定的抛绳点。在工作负责人的指令下,飞手打开无人机抛绳开关,将绝缘牵引绳抛到指定导线上,无人机飞出设备区降落至地面。
地面作人员迅速进入现场,采用“小绳拉大绳”的方式,将小飞人配套的两个绳引过导线至地面,很快,等电位作业人员升降通道和安全后备保护通道搭建完成。
电动升降装置被带电作业人员亲切的称为“小飞人”,其采用电机驱动,能沿配套的升降绝缘绳上下移动,从而辅助人员攀登、重物传递。进入等电位的作业人员通过“小飞人”能从地面直接升至高空导线,不需要爬铁塔,犹如“坐电梯”。
“风速每秒1.2米,湿度32%、气温0℃,具备带电作业条件”。在经过测温测风后,等电位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将电动升降装置下方的自锁环与安全带的环扣相连,按要求进行冲击试验,确保各部位安全可靠,措施落实到位后向工作负责人示意其可以升空。
在轻微的马达声中,等电位作业人员操作怀中的电动升降装置,缓缓离导线至0.4米时,向工作负责人报告申请进入强电场。工作负责人许可后,作业人员迅速伸手握住导线,俯身攀上分裂导线,在导线上做好各项安全措施后,迅速利用工具对螺帽进行安装,不到15分钟便顺利完成了本次缺陷消除。
“这种进电场方式实现了以最少的人员、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体力消耗,减少了安全风险,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输电运检中心带电作业班班长化晓东说道。
相比传统的“软梯法”进电场方式,“无人机+小飞人”进电场方式,无需登塔中转进电场,等电位作业人员直接从地面乘坐“电梯”进入电场,由传统的“人力攀登、塔上辅助”转变为“一键升降、地面直达”模式。
本次带电作业是该公司全面落实设备运检全业务核心班组能力提升的一个典型实践,也是该公司不断应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筑牢安全根基、有力促进提质增效的一项重要举措。而“无人机+小飞人”作业方式的应用,实现了等电位带电作业的智能替代,也是该公司应用新工艺、新工法开展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一大转变,为后期利用智能化手段开展检修作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下一步,国网张掖供电公司将以构建现代设备管理体系为主线,以“37814”工作思路为指引,继续推进先进工法应用,积极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加快数字赋能电网运维模式升级。(完)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