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8日 15:04
来源:今日嘉峪关
分享到:
图为我市支持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现场。
2023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端稳“饭碗”暖民心——我市就业工作综述
近年来,我市把促进就业、强化保障、改善民生、解决老百姓的就业“饭碗”问题作为筑牢社会稳定之基、提升百姓幸福指数的责任和使命,全力促就业、强保障、惠民生,就业工作发生了质的转变,岗位更多更精、方向更广更深、待遇越来越优、形式越来越自主,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愈发充分的就业中深刻体现,向全市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就业答卷。
截至目前,全市从业人员16.4万人,占全市总人数的51.90%。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近9万人,失业水平保持低位,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低于国家、全省预期控制目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8.12万人次,劳务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
图为我市公益性岗位公开招聘考试现场。
这些就业数据的背后,是一户户渴求安居乐业的家庭,是一个个想要通过拼搏实现理想的创业者,更是一项项行之有效的就业政策。
创业举措激发创业活力
2015年,大学毕业的于清注册成立了甘肃家事特工家政服务有限公司,他用5000元的大学生一次性创业补助购置了专业的家政设备,用他的真诚服务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家政公司很快得到了百姓的认可。但他不满足临时雇人做家政、租车承接搬家等小打小闹,2018年,他成功申请到了1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经过不懈努力,他的家政公司、搬家公司发展顺利,还成立了一家物流公司,共计吸纳带动就业23人。提到他的创业历程,于清说:“如果没有政府的创业政策支持,仅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是不会发展这么快的。”
就业创业,一头牵着广大民众,一头连着发展大局。人社部门频频出招,创新举措不断发力。
搭建起孵化平台辅助创业。2014年,我市有了第一家省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此后不断完善进退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高标准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着力培育省、市级示范典型,建成2家省级、3家市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累计入孵个体工商户和企业262户,吸纳带动就业2357人。
图为我市青年从业者在全市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展现精湛技能。 本版照片均由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巍 摄
搭建起政策平台壮大实体。制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补贴和一次性创业资助等系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加大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对企业和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农村自主创业农民等不同对象分类实施贴息政策,累计为4388名个人创业者、150户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7亿元,吸纳带动就业1.13万人,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搭建起交流平台示范引领。大力实施省、市级创业典型培育工程,对推荐认定省、市级创业典型的个人分别给予每人最高10万元和5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加大优秀创业项目扶持力度,组织推荐优秀创业创新项目参加省级创业大赛,对获奖的优秀创业项目给予5万元一次性创业补助。提高各类创业人员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累计发放省、市级创业扶持资金782.23万元。着力培养创业达人、创业新秀、新锐创客,组织他们参加甘肃省互联网新职业创新创业大赛和新电商直播网红孵化实战训练营。
历经了小额担保贷款助力、鼓励小微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大力支持全民创新创业几个阶段,我市创新创业基础日益坚实,逐步形成了政府鼓励创新创业、社会支持创新创业、个人勇于创新创业的工作机制,创业带动就业逐现成效。
开辟就业招聘新路径
“来吧来吧快来吧,周末双休、提升培训、职业规划、后备晋升应有尽有,欢迎广大有志之士加入团队,共创辉煌!”这不是网红主播在带货,而是岗位主播在带岗。
近些年,“主播带货”成为热门走进千家万户,人社部门也打破线下招聘壁垒,加速就业招聘服务线上化,与网络直播催化出招聘新风潮,“直播带岗”也火了起来。人社工作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齐上阵,变身“网络主播”“带岗达人”助力就业招聘,隔空送岗位、线上送政策、24356不间断招聘……每场直播观看量过万人,成功抵消疫情对就业招聘工作的影响。
整合人力资源市场、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新媒体、社区网格等多方资源,通过电视和报刊宣传相结合、网站和微信推送相结合、公众号和实地公告发布相结合的矩阵式宣传,构建起辐射全市的云就业招聘服务网络。
平均每年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招聘会50余场,每年有超过7500家次用工单位进场招聘,意向协议数超过9000人次,有效缓解了全市就业压力和企业用工矛盾。
2020年,大学毕业的小黄被疫情拦住了找工作的脚步,听同学群里在讨论市人社局的直播招聘会,他很是好奇,参与了直播招聘,顺利找到了工作。小黄说:“这种形式的招聘真是太适合我们年轻人了,就像线上购物一样方便快捷,双方聊了一阵,工作岗位就这样来到了面前!”
就业政策从单一向多元
我市坚持问需于民,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分类帮扶、精准施策、全过程管理,使重点人群就业平稳。
加大困难群体托底援助力度,依托全市各个社区的就业服务窗口,摸清失业人员底数,援助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再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推荐企业就业,确保困难群体就业增收。
家住广汇小区的刘秀琴因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爱人患病无法就业,儿子上大学,家里没有经济收入,基本生活受到了影响。工作人员向其介绍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并积极打听用工单位,根据其自身条件,为她找到了工作,缓解了她家的实际困难。
好的就业政策向广大学子敞开温暖的怀抱,高校毕业生择业观更加务实。紧密结合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求职就业关键时段,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校园行”“社区行”“园区行”“企业行”等活动,通过人才引进、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下基层到企业工作等方式,累计就业7300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农村劳动力输转方式更为集成,以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为重点,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引导三镇富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合理、有序流转,通过亦工亦农增加农民收入,为我市用工企业提供人才补充。
随着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脱颖而出,网络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就业容量大、进出门槛低、灵活性和兼职性强的职业,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人社部门不断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和新业态人员的权益保障,全面取消户籍、就业等参保门槛,出台一系列方案措施,大力发展新就业形态,支持劳动者灵活就业。
增强劳动者就业动能
一技在身,一证在手,就业道路不再艰难。
两年前刚来嘉峪关的张蕾,没有任何技能,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开展美容师培训,对失业人员免费而且还推荐工作,她立刻报名参加了培训班。经过14天的线上理论+线下实操培训,张蕾学会了美容师的基本手法和皮肤管理,有了就业技能,在老师的推荐下找到了工作,解决了就业问题。
近年来,我市构成了以劳动部门职业培训机构为龙头、社会培训机构为辅助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全市现有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9所,有包括钳工、焊工、电工、挖掘机驾驶员、消防安全管理员、客房服务员、工艺品雕刻工、美发师、中式烹调师、保育员、育婴员、插花员、快递员在内的几十个工种,年培训人数超过3000人次,尤其自2020年起,将线上培训纳入补贴范围,培训人数大幅上涨,累计完成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01万人次,其他各类培训20.94万人次,发放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补贴5870.85万元。
对未实现就业的,上门服务分类赋能。持续提高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落实职业技能培训普惠性政策,对本市贫困家庭子女、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本省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五类人员”,开展实用技能培训,跟踪服务,就近推荐就业。围绕三镇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和家庭服务业发展,推行“一镇一村一特色”的培训模式,制订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变政府“配菜”为百姓“点菜”,让劳动者务农和技能培训“两不误”,技能和收入“两提高”。依托我市风雨雕旅游纪念品制作、驼绒画、烧壳子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产业,以农村“五小”产业发展带头人为重点,组织农村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课程,让更多的劳动者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收。
对已有岗位的,提升技能素质。充分发挥企业的培训主体作用,2015年起,在企业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为企业培育了1165名技能人才,实现了培训就业一体化。扩大“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范围,鼓励支持各类企业和培训机构采取“线上+线下、理论+实操”双结合的方式开展以工代训14.71万人次,为企业稳定岗位、稳定职工提供技能支持。
对需要提升素质的,精进技能让职工与企业互促发展。对企业职工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按照相应证书等级发放技能提升补贴。扩大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范围,将网约配送员、直播销售员等近几年人社部发布的职业(工种)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目录。鼓励优秀技能人才参加全国、全省竞赛,平均每年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开展青工技能大赛、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等10场,积极打造“雄关工匠”品牌,涌现出一批批技能人才,为选拔和储备高技能人才、促进劳动者更高质量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2020年,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实现“破冰”,酒钢和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成功申请资质,自主评价累计10679人,让企业能够留住并吸纳更多优秀人才,让职工创新创造的动力与活力进一步释放。
政策红利护航援企稳岗
改革发展的红利,只有让每一家企业和每一名职工共享,才是美好生活真正的样子。在全市就业支持体系日益健全的基础上,社会保障的配套措施也持续发力为企业和就业者保驾护航。
2022年,市锁钥安保服务有限公司受到疫情影响,企业运营出现问题,就在董事长程凯一筹莫展的时候,人社部门一场“援企稳岗、服务千企”的稳经济及时雨解救了他,解读政策,答疑解惑,免申即享……一系列利好政策,6.8万余元的援企稳岗资金就返还到位了。他感慨地说:“作为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近几年的生产经营发展中,多亏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才能存活和发展,才让这么多员工保住了饭碗!”这也是我市千户企业和就业者的心声。
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失业保险扩围、援企稳岗等政策密集出台,延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让企业从容应对疫情造成的冲击,企业劳动成本有实质性下降,给市场带来更强活力,在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路上“轻装前行”。
纵深推进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护航行动”“展翅行动”,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通过稳岗返还、留工补助、生活补助、价格临时补贴等方式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激励企业承担稳定就业的社会责任,不裁员、少裁员,缓解困难职工和失业人员生活压力,让劳动者在就业的路上“行稳致远”。
安居乐业,是一座城市最动人、最有吸引力、最具可持续性的美丽风景,翻开我市的就业工作答卷是浓墨重彩的。民生服务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市的就业之路正迎着春风,一路向前。
融媒体中心记者丨白艳华
通讯员丨王斐 王伟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