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8日 15:43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图为天祝白牦牛。(资料图)
中新网甘肃新闻3月8日电 (崔琳)东起乌鞘岭,西止当金山口,与阿尔金山相接,东西长约8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巍峨的祁连山沿着甘肃省和青海省的交界处横贯东西,孕育了无数生灵。
祁连山是中国西部一条重要的生态屏障,1988年在祁连山北部的中东段设立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跨越张掖、武威、金昌三市。其中武威段是祁连山东端最为奇异险峻的大山,形似马牙而终年积雪,当地藏牧民称之为阿尼嘎卓,译为玛岈雪山(也称马牙雪山)。
玛岈雪山位于天祝县城西部,最高海拔4447米,一年四季被冰雪覆盖,亘古不变。玛岈雪山并非单一的山峰,它由好几座直插云霄的冰川雪峰组成,千姿百态,在云海翻腾时,遥遥望去犹如一匹驰骋的骏马,仰天长啸。
由于海拔高,沟壑险峻,玛岈雪山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人之罕至,除了一直生活在这片区域的藏牧民,新中国的冰川研究是从祁连山起步的。最早涉足这里的科考队,他们的到来为世人揭开了玛岈雪山不为人知的古老秘密,也将雪山的绮丽美景、悠扬牧歌和美丽的传说呈现给了世人。
据当年的本地向导说:科考队第一个研究测绘的便是玛岈雪山的主峰白石尕石达。他说,科考队的专家把它编号为祁连山1号冰川,以铭记它在人们认识玛岈雪山和祁连山的里程碑意义,在口口相传中,玛岈雪山的主峰也一直被称为祁连山1号冰川。
祁连山1号冰川(白石尕石达)是整个玛岈雪山中海拔最高的主峰,千万年来,每当太阳升起,洁白的冰川就披上了金光外衣,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壮美绝伦。到了夏天的时候,气温上升,祁连山1号冰川也苏醒过来,潜藏了千万年的冰雪悄悄随着消融的新雪流淌下山,一路上开出漫山遍野的高山杜鹃花,姹紫嫣红,色彩斑斓。至真至纯的冰川水在4000多米的地下岩层作用下,涵养流出,滋养着草原上的高原生灵。
天祝白牦牛生长于祁连山1号冰川山脚下的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因天祝独有,因此被命名为“天祝白牦牛”。天祝白牦牛,最早是生活在昆仑山至祁连雪山一带的野牦牛,由古代西部羌人驯化而成,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驯化的演变中,野牦牛代代饮用祁连山1号冰川的雪山融水,以融水滋养的牧草为食,逐渐进化成为通体雪白的天祝白牦牛。同时造就独特的体质体态结构和生理机制,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耐寒、耐粗饲,在粗放经营条件下,仍能正常地生长繁殖,并且寿命比普通牦牛更长。白色的牛毛质地柔软,富有弹性,闪光发亮,可谓浑身都是宝。
随着祁连山生态区的探索与研究不断完善成熟,祁连山1号冰川的奥秘也逐渐让大家所认知,在祁连山两亿多年的造山运动过程中,矿层中形成了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在岁月更迭和与世隔绝中,造就了祁连山1号冰川的独特珍稀水质。
冰川水是这里的万物之源,因此,居住在这片雪域圣地的人们,每逢牛、羊年或农历六月十三就会举行祭天池活动,转湖念经,投石入湖,只为借着圣湖慈祥的水,祈祷护佑此生,求得一种福慧圆满。
为了保护祁连山1号冰川的生态不再遭受破坏,这片区域有着极为严苛的生态保护规定,即使是扶贫开发项目也必须以保护生态为前提。因此,祁连山1号冰川所在的这片区域还保持着质朴的生态环境,祁连山1号冰川还和千万年前一样,俯瞰陇原大地,守护着雪山的万物生灵。(完)
【编辑:杜萍】